經過8天飛行,北京時間11月1日6時42分,被譽為嫦娥五號“探路尖兵”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
  凌晨5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註入導航參數。5時53分,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服務艙與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約5000公里處正常分離。
  6時13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起,跳出大氣層,到達跳出最高點後開始逐漸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里高度時,返回器降落傘順利開傘,在預定區域順利著陸。擔負搜索回收任務的搜索分隊及時發現目標,迅速到達返回器著陸現場實施回收。
  科研人員將對回收後的返回器及這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為優化完善嫦娥五號任務設計提供技術支撐。據新華社
  解析
  “小飛”回家的N個看點
  “小飛”(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回家有哪些看點?記者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科研人員,為您權威解析。
  ●“小飛”返回器為啥是“鐘鼎”形的?
  飛行試驗器副總設計師彭兢:“小飛”返回大氣層受到氣動作用,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力和力矩。我們希望返回器自身的氣動特性保證它的穩定性。氣動專家做了很複雜的計算,進行了大量的風洞試驗。最後根據這些實驗數據,選擇了“鐘鼎”作為返回器的外形設計。
  ●回家路上大氣環境不確定 考驗GNC
  飛行試驗器返回器GNC副總設計師王勇:GNC是英文導航制導與控制的首字母。返回器GNC的任務是把返回器準確帶回著陸場。整個控制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大氣環境的不確定性。高空大氣密度變化範圍有±80%。低空大氣密度變化範圍是20%至40%。進入大氣層後GNC系統要實時對氣動參數、大氣密度進行辨識、仿真、計算。這些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小飛”回家軌道設計,再入角相當於一張薄紙
  飛行試驗器軌道主管設計師汪中生:由於運載能力和航程所限,“小飛”軌道設計受到很強約束。再入點參數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籃球,再入角就相當於一張薄紙。“小飛”必須穿過薄紙這樣的縫隙,才能安全返回地球。我們在大量的設計論證後才找到符合條件的軌道。
  ●魚眼鏡頭單反相機在太空拍照,將上演“最後的凝望”
  飛行試驗器相機技術負責人胡永富:服務艙還有一項功能就是用五台相機對“小飛”地月之旅進行拍照。相機採用新材料實現輕小型化。最重的4.1公斤,最輕的只有200克。有技術試驗相機,也有魚眼鏡頭相機。相機可拍視頻,為便於傳輸,一段連續視頻不超過30秒。按計劃,艙器分離後,服務器會上演對返回艙“最後的凝望”——對返回器再入返回過程進行拍照。據新華社  (原標題:探月8天 探路尖兵“小飛”昨晨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cur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